万家首页
万家社区
安徽资讯

查疾病

  • 查疾病
  • 找医院
  • 找医生
您的位置:健康首页>科室首页>皮肤性病科
人气度:3234

皮肤性病科

说明文字
  • 皮肤性病科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 皮肤病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皮肤性病科科室介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暨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集皮肤性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现为皮肤病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疑难重症皮肤病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皮肤性病学团队之一,在皮肤病研究的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学科现为皮肤病与性病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还是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常务理事、亚洲皮肤科学会会长单位。学科被批准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安徽省高校皮肤病遗传学科技创新团队、安徽省优秀教学团队。

学科已经建立起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临床医教研队伍。现拥有临床、教学与科研人员6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2名,海外特聘教授5 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1名,中级职称18名;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2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中组部拔尖人才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基金获得者1人。

依托学科成立的安徽医科大学疑难重症皮肤病协同创新中心,涵盖我国皮肤性病学界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30个具有特色的临床专科,现有固定研究方向10个,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PI合计100人左右(其中校本部20人,校外80人),PI研究领域涉及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等常见皮肤病基础与临床,也涉及基础平台与线路研究、新型诊疗技术与药物开发等领域,此外配备技术和管理人员20 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建制最完整的专业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学科现开放床位40张,年门诊患者近30万人次,年出院患者1600人次;门诊单元设有特色专家门诊、知名专家门诊、专家门诊、普通门诊、性病门诊、遗传性皮肤病门诊、遗传病产前诊断门诊、真菌病门诊、中西医结合门诊和皮肤美容门诊等;建立皮肤病理室、皮肤真菌室、皮肤免疫室、性病学实验室、皮肤美容中心、皮肤手术室、皮肤治疗室,设立激光美容、嫩肤去皱、生发及脱毛、中药熏蒸、药浴、窄波紫外线照射、皮肤外科等专门治疗中心。在银屑病、白癜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遗传性皮肤病,以及重症药疹、结缔组织疾病和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等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学科具有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在站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生21 名,在读硕士生56名;已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生52 名、硕士生163名;其中1人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入选中组部拨尖人才计划,3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人获得安徽省青年科技奖,1人获得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10名学生获安徽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毕业生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学科为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医学美容学系主任委员单位,承担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皮肤性病学》、《医学美容学》等主干课程的带教任务。学科主编卫生部本科生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第五、六、七、八版,卫生部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与投稿》(第一版)等教材,此外还有《中华皮肤性病学》、《现代皮肤病学基础》等皮肤病学专著10余部。

学科现有实验室面积近5000平方米,位于安徽医科大学科教大楼10、11和12楼。学科牵头成立了全国皮肤病遗传资源收集协作网,覆盖100余家全国重要医院皮肤性病科,收集储存了10余种皮肤复杂疾病和100余种皮肤单基因病近20万份遗传资源,是国际上较为完整的皮肤病遗传资源中心。实验室建有皮肤病病理、皮肤病真菌、皮肤病免疫、皮肤病美容、皮肤病影像、皮肤肿瘤、单基因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等8大临床研究平台,皮肤资源中心、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室、生物信息研究室、皮肤毒理研究室、皮肤药理研究室、皮肤病遗传分析研究室和皮肤病基因功能等7大基础研究平台,银白红诊疗中心、皮肤外科中心和疤痕疙瘩诊疗中心等3大特色中心。学科已经具有高通量靶向测序、全基因组基因分型、PCR短片段测序等遗传学技术平台,以及激光显微切割、细胞培养、荧光定量技术等细胞生物学研究平台。学科先后主持国家 “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青B类、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近60项;迄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100),其中17篇论文刊登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Genetics上。先后获得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5年和2006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等。成果先后入选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学科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梅育医学院(Mayo Clinic)、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新加坡国立基因研究所,德国海德堡大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可合作关系。每年与Nature Genetics在国内举办学术会议Workshop。

显示全部内容

皮肤性病科医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