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定义
慢性腹泻(消化内科 传染科)多指持续时间超过4周的腹泻(消化内科),我国慢性腹泻(消化内科 传染科)的发病率约为5%。
慢性腹泻的病因
慢性腹泻(消化内科)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的疾病谱广泛,要及时正确地做出诊断并不容易,因此,临床医生需要熟悉慢性腹泻的病因。
据英国胃肠病学会(BSG)所发布的第3版《成人慢性腹泻的调查指南》,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包括:肠易激综合征(消化内科)-腹泻型(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胆汁酸性腹泻(bile acid diarrhea,BAD)、饮食因素(发酵低聚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吸收不良,乳糖酶缺乏,摄入人工甜味剂、咖啡因,过量饮酒等);结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乳糜泻
药物(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含镁制剂、降糖药、抗肿瘤药等)、溢出性腹泻;
不太常见的病因包括: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bowel bacterial overgrowth,SBBO)、肠系膜缺血、淋巴瘤(内分泌科 肿瘤科)、手术原因(如小肠切除术、便失禁、内瘘等)、慢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放射性肠病、胰腺癌(肝胆外科 肿瘤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内分泌科)、鞭毛虫病(和其他慢性感染)、囊性纤维化(消化内科);
少见/ 罕见病因包括:
其他小肠疾病(如Whipple病(消化内科)、热带口炎性腹泻(消化内科)、淀粉样变、小肠淋巴管扩张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Addison病、分泌激素的肿瘤(如血管活性肠肽瘤(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胃泌素瘤(胃肠外科 消化内科 肿瘤科)、类癌(消化内科 肿瘤科)等)、自主神经病变、人为腹泻、Brainerd腹泻(病因未确定的感染性腹泻)、这些病史可能对应这样的病因。
结合慢性腹泻的上述病因,临床医生应该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病史资料可以为慢性腹泻病因诊断提供线索。
3个月内出现的腹泻,夜间腹泻为主,症状为持续性(相对间歇性腹泻而言),伴有明显的消瘦,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器质性疾病;
吸收不良常伴有脂肪泻和明显恶臭的大便;
结肠炎症或分泌性腹泻常表现为水样便伴血或黏液;
家族史中有肿瘤、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等患者同样为该病的高风险人群;
胰腺疾病和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科)症、糖尿病(内分泌科)、肾上腺疾病、系统性硬化等也可伴有腹泻;
既往有回肠和右半结肠大段切除、回肠末段短段切除、胆囊切除术等手术史者,因为肠道吸收面积减少、肠道运输时间缩短、胆汁酸池改变等原因也可出现腹泻;
近期应用的新药(如二甲双胍、抗生素或质子泵抑制剂)等可能导致药物性腹泻;
免疫抑制的患者,腹泻很可能存在感染性因素。
参考文献:
[1]ARASARADNAM R P,BROWN S,FORBES A,et al.Guidelin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chronic diarrhoea in adults: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3rd edition[J].Gut,2018,67(8):1380-1399.DOI:10.1136/gutjnl-2017-315909.
[2]朱新影,赵东强.2018年英国胃肠病学会《成人慢性腹泻的调查指南》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7): 780-783.
查看更多 网友热评